开顺若圆了核桃致富梦
在大姚县大力发展核桃生产之际,干河村的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谈到开顺若,谈到这个靠栽种核桃改变了命运的山区彝族农民。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贫困山区农民只要依靠科学,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发展特色产业,念活“山字经”,一样可以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
今年55岁的开顺若,家住三台乡干河村委会月黑拉村民小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年仅25岁的他,看到月黑拉人少地多,山林资源十分丰富,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十分适宜发展核桃,决定依靠大山,来一个“坐山吃山”,他带领全家人在荒山上种下了核桃树,对村旁箐边的野生核桃树进行了嫁接,并到山上挖了好几百棵野生核桃树种到自家地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六七年的辛勤管护,开顺若种的核桃树已成林,并陆续挂果,为家里增添了一笔不错的收入。首先在全村第一家改变了“吃洋芋,过日子;吃米饭,下辈子”的生活,接着第二年又建盖了一间新的大瓦房。
尝到甜头的开顺若并没有满足现状,接着他又买了几百棵核桃树苗在其它荒坡上种植,并认真学习核桃种植的有关知识,在乡技术员的指导下,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方法,确保核桃提质增效。他引进良种,进行优化处理,提高成活率,采用露地芽苗粘嫁接和腊封穗条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育苗移栽嫁接方法,加快了“草果型”核桃优良品种繁育速度,使嫁接成活率提高到98%,挂果期提前3年。并在此基础上抓好科学管护,综合治理,适时对核桃树进行以翻挖、薅铲、施农家肥及病虫害防治为主的集约化经营。通过综合治理核桃箐、砌围埂、修筑拦沙坝,使核桃树生长得到护根、保水、保肥,改善了核桃树的生长环境。他还通过建盖立式炉烘烤房,采取烤前漂洗,科学烘烤的方法,使核桃的品质从原来的42%提高到90%以上。目前,开顺若家的核桃树已发展到3124棵,挂果500多棵,2007年核桃产量近3.2吨,仅此一项收入就达7.5万元,核桃树已经成为了开顺若家的致富树、养老树、子孙树。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开顺若成功不忘乡亲,致富不忘乡亲,他将自己多年来发展核桃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探索出的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村民遇到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总是耐心地讲解、指导。在他的带动下,2007年末,干河村已发展核桃9643.9亩96439株,人均达153株,其中挂果9990株,人均15株,全村核桃产量达130吨,人均占有核桃200公斤,人均核桃收入近5000元。
摘自:《楚雄日报》